您的位置:名家访谈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名家访谈 >> 内容
何家英:写生弥补想象力
日期:2015/03/06 09:07:55 | 类别:1 | 来源:[原创] 中国书画导航网 | 字体: T | T | T
[提要]  

何家英 本报记者 李雅璐 摄

何家英 本报记者 李雅璐 摄

  由画家何家英参与策划的“纪念中日建交40周年东方彩韵中国工笔画、日本画美术展”,将于10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届时将展出中日两国各50名画家的优秀作品。昨天,何家英接受本报采访时说,他不希望自己作品价格增幅太快,同时呼吁国家正视赝品横行的问题。

  谈创作

  还杨开慧以真性情

  去年建党90周年的纪念展中展出了何家英新作《杨开慧》。何家英说,他深入研究有关杨开慧的文字材料后,对杨开慧十分敬佩,何家英感动于杨开慧对毛泽东和党不变的忠诚,以及对革命坚定的信念。在他看来,杨开慧不仅是革命英雄,也是位好母亲,特别是她拉扯着三个年幼的孩子,仍坚持搞革命。

  构思上,何家英突破以往绘画作品中的杨开慧形象,还其以真性情。一般情况下,杨开慧的形象都是概念化的红光亮,或与毛泽东并肩向前,或英勇就义。何家英却画了她一手哺育孩子,一手执笔写信的情景。回忆创作过程,何家英说:“这要特别感谢辽宁画家李晨按我的意图找到模特拍了照片给我,并用电脑做了拼接,才顺利进入创作状态。经过笔墨上的构思处理,我塑造出富有母性情怀的杨开慧英雄形象。”

  作为工笔画新一代开派画家,何家英期望摆脱模特式摆姿势补背景的创作模式。何家英表示,写意画需自然,用笔的偶然趣味才能使笔墨达到更高境界,这也是他今后追求的一个方向,“必须要抛弃草稿,随机随性地创作才是自由。”他认为过于严谨容易僵化,去年画的《杨开慧》《月兔》都有自由挥洒笔墨的尝试。

  何家英的人物作品基本都是在画身边的人,《月兔》便是他给女儿勾的速写。他说:“我的想象力和默写能力其实是我创作的一个薄弱环节,这就要通过写生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谈审美

  吕燕代表东方形象

  对于那种非常妖艳的大美人,何家英似乎不感兴趣,“我更注重诗意的、内在的东方美。”2008奥运会后,何家英去看望萨马兰奇时带去自己的画册,合影时萨马兰奇翻出了一幅名为《百合花》的作品,画中那位小眼睛高颧骨的女子,原型是何家英在上课中做示范所挑选的学生。何家英表示,画中人谈不上好看,却有东方美,其中特别重要的就是个性美,“像吕燕,那么小的眼睛,却在国际舞台代表东方形象。”

  何家英笔下很多女性形象都较婉约哀伤。在他看来,美是含蓄诗意的,他不会写诗,却有诗心,常常会找些诗来作题跋。毕业之后,在刘天成引导下,何家英看了不少李煜的词,对他影响特别大,后来选择有点感伤的诗意美,有可能跟这些有关系。另外,家学和遗传也使何家英在学习和创作中有与众不同的天赋。“祖上都是读书人,我见过曾祖父的小楷,写得极妙。”

  谈市场

  增幅太大易生泡沫

  1988年何家英的作品开始由北京朋友拿到香港销售,当时每平尺才50元,后来经香港画廊经营,价格逐年上涨,涨至每平尺3000元时有一个缓冲期。去年上半年作品价格飙升至每平尺70万,有时甚至高达每平尺90万。

  “收藏家有了共识,收藏我的画就一定有大收益。”何家英说,他的作品在历经去年上半年较高的涨幅后,下半年经济不景气,价格适当回落,何家英认为非常正常,这是挤掉水分的过程。相反他并不希望每年有那么大的增幅,增长过快易产生泡沫,希望稳步增长,尤其在这么高价格的情况下。

  谈到自己的作品屡次遭遇仿冒,何家英感到很无奈,他希望相关部门能正视这个问题。他说:“我画册中的每张画都有人模仿,找我鉴定的绝大部分是赝品。”何家英认为,这牵扯到民族价值观问题,弄虚作假是中华民族的一块伤疤,是民族之痛。“造假伤害了收藏家的心,对市场发展危害极大。”

  创作十问

  1.最喜欢的颜色

  天青色,淡雅清新。

  2.您一般什么时候作画

  上午精力最充沛。

  3.最喜欢的艺术家

  最喜欢的还是印象派。

  4.有无灵感迸发一说

  灵感就是现实审美感受与艺术语言的碰撞。

  5.创作的周期

  工笔画是3至4个月,而且是每天12个小时工作,而写意画一般也要好几天,大的创作也要半个月到一个月。

  6.是否介意作画时有人打扰

  分阶段,如果是在勾线阶段需全神贯注时,不喜欢有人打扰。

  7.如何对待没有画好的画

  画不好就作废。

  8.是否会同画家好友交流

  是的,总是非常坦率地与画家交往。

  9.常去哪里写生

  常去河北、河南、山东等北方农村。

  10.最近为何没有太多新作

  很长一段时间忙于筹备画展等事宜。

  本报记者 李雅璐 实习记者 文夏


责任编辑:美如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文章内容均为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导网的立场,更不代表中国书画导航网的价值判断。
上一条:赵先忠:上善若水道法自然... 下一条:文化部部长蔡武谈文化部“十二五”文...
→相关文章

·老广札记:学画点滴   
·范迪安:千篇一律的美,不叫美!   
·张立辰——传统文人画现代性和学院型演化的范例   
·孙晓云: 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高伟:胸次磊落有大志 落笔画虎独占鳌   
·启功:学书法为什么要临帖   
·尹呈忠:乔十光先生为从事艺术的我们树立了榜样   
·郑铁峰:傍窥尺犊,俯习寸阴   
·姜乃军:心像在胸,放笔直书   
·李海涛:不只寸土必争,更要寸海必争   
→相关评论   ( 共0条评论,仅显示最新6条 )

<-验证码
  您的ip:3.149.240.*
更多 书画新闻

逸笔揽胜——陈刚山水画...

陈刚,山东济南人,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会员、传统文化促进会艺术传承与创新委员会委员、北京...[详细]
  • 解读中国当代美术家徐亮作品
  • 解析中国当代王阔海先生的诗书画
  • 21世纪中国文化艺术人才陈治清作品赏析
  • 排行
  • 推荐

推荐排行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业务联盟   ● 地方分站   ● 商业合作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9.jpg书画导航网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2-2014 Takungpao All Rights Reserved 2.gif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2044071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407号  12.jpg21974845  总编邮箱:daohang68@126.com 法律顾问:北京市普贤律师事务所    

特别提示:本网文章及图片均属原创或转载公开报道,凡因转载信息及图片造成的损失,本网均不承担责任。如有关文章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在发表后30日内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