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 明 日前,北京某大学举行了自主招生和圆梦计划的面试测试,800多名考生参加了面试。有考生表示,面试题目五花八门,其中还有“做实验”“逛博物馆”等环节。面试结束,有家长提出异议,认为此类考题对农村考生不公,招办人员现场作了解释。 做实验、逛博物馆,在城市考生看来稀松平常的事情,对农村考生而言,由于教育资源匮乏,由于缺乏相应的设备、设施和场所,显得有些“奢侈”。当 农村考生家长质疑其出题的公平性时,说的其实是城市教育资源和农村教育资源分配得不均衡。均衡教育资源自然是根本之策,然而看到“逛博物馆”考题难住农村 考生这样的新闻报道时,是否也应引起博物馆的深思?是否能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让其社会教育资源覆盖更广的范围?实际上,不只是农村考生,即便是城市考 生,又有多少能够真正谈出逛博物馆的心得体悟? 今年开始实施的《博物馆条例》中,“社会教育和公共服务”可谓是最受重视的领域,专门用一个章节来论述。其中第三十五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鼓励学校结合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博物馆应当对学校开展各类相关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支持和帮助。 无疑,这对于培养学生去博物馆,利用博物馆资源进行学习、扩充知识的习惯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从行政区划来看,全国2800个县中有1200个 县没有博物馆,这些地方的民众在享受公共化服务时多有不便。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司长段勇曾表示,目前服务均等化问题依然是我国博物馆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 尤其是在更好地为农村、边远地区的服务方面,在为残疾人、老人的服务方面,博物馆界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他建议,省级博物馆应当承担起全省的文化服务重任, 因为其藏品来自于全省,经费来自于省财政。为省会城市服务是锦上添花,为边远地区服务才是雪中送炭。 然而,目前具备“流动博物馆”设施的省市级博物馆全国不足20个,而且大多数“流动博物馆”的服务范围还仅限于所在城市和邻近郊区,工作还没有 覆盖到边远地区。期待更多的省级博物馆能拥有自己的“流动博物馆”,开进那些没有机会走进博物馆的孩子们渴望的目光中,让博物馆的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流动 起来。 来源:中国文化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