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我国现代书画家多喜欢给自己的画室、书斋题以优雅别致、意味深长的室名,借以寄寓志趣,陶冶情操,激励自我。 杰出国画大师齐白石,愿名纯芝,出身贫苦农民之家。八岁入私塾,喜欢涂涂画画,后因家贫辍学,砍柴牧牛度日。13岁跟叔父学木工,次年有跟人学雕花,并学会绘画,借以维持全家生活。祖母风趣地说:“今天真地看到阿芝的画在锅里煮了”。白石兴高采烈,写了“甑屋”二字挂在屋里,表示能够以画谋生,吃饱肚子了。 爱国老人、国画家何香凝,品行高洁,性喜绘画。她的画笔致圆浑质朴,意态生动逼真,在画坛颇受推崇,又能诗词,功夫不凡。她引用杜甫《屏迹》诗句中的名句“杖藜从白首,心悸喜双清”。自题画室名为“双清楼”,表示自己存心与行事纯洁清白,光明磊落。这室名抒怀励志,寓意深远。 艺术大师、美术教育家徐悲鸿,靠亲朋好友的资助,于1932年在南京傅厚岗9号建了一所新居。他别出心裁,取名“危巢”,并作文记之:古人有居安思危之训,抑于灾难丧乱之际,卧薪尝胆之秋,敢忘其危,是取名之义也。” 国画大师张大千为自己的画室取名为“大风堂”。义谓宏伟的风度气派,又是明末著名画家张风的字。张风擅长山水、人物、花卉兼工诗词、篆刻、肖像。其早年画风恬静,晚年笔墨奇肆纵放、别具一格。张大千爱慕和崇敬张风,故以“大风”为室名。
画家李可染的书屋兼画室名为“师牛堂”,除表明自己师法造化,终身以画牛为乐事外,也寄寓了“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