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书画趣谈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书画趣谈 >> 内容
(图)农民花8万元建农具博物馆
日期:2014/09/05 09:44:03 | 类别:1 | 来源:[原创] 中国书画导航网 | 字体: T | T | T
[提要]  

弥志成收藏的农具

  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农具已经逐渐看不到了。近日,记者了解到,蒲城县农民弥志成自筹资金8万元,收集传统农具,在自家建起了农具博物馆。

  发现老农具 他就掏钱买

  据了解,67岁的弥志成是蒲城县罕井镇弥家村一位农民。最近这些年,他突然发现,自己年轻时候用过的很多农具,现在几乎都用不上了,说起一些老犁、织布机之类的东西,大多数的年轻人都完全没有概念了。

  弥志成告诉记者,在他们年轻的时候,干农活的时候用的农具可多了,大点的农具有步犁、老犁,种苗的时候还有各种耙子锄头可以用,收完麦子都各自拉着板车往回运。弥志成感慨地说:“不像现在,都用机器了。”

  虽然现在耕作实现了机械化,节省了人力,但看着那些传统农具被村里人遗忘,弥志成觉得很惋惜。他认为,那些农具与传统的农耕文化紧密相关,不能就这样不声不响地消失。于是从2012年起,他决定在自家院里建一所展示农耕文化的农具博物馆,让更多的人了解农耕文化和民俗。为了收集农具,弥志成不仅走遍了周边村庄,而且还远赴西安、铜川、延安等地寻找老农具,发现了就掏钱买,把那些熟悉的“玩意”搬回自己的博物馆。

  藏品千余件 耗资8万元

  前前后后,弥志成已经为自己的博物馆花去了8万元钱。不过,他的收藏也大为可观。目前,馆内有木轮大车、独轮小车、步犁、老犁、照明马灯等千余件藏品,还有各种反映过去农耕生活的老照片,甚至还有一张清代光绪年间的地契。此外,弥志成运用图片、文字、实物等手段,展现农具使用、粮食加工、收获储存的过程,还展现了不同时期的村镇民居、农耕发展、纺织衣饰、家居生活的情景。近现代黄河流域农耕文化在他的博物馆里再现,让前来观看的人大呼过瘾。

  采访中,弥志成告诉记者,农业的机械化是件好事,传统的农耕方式甚至农村生活难免都会改变,不过,农耕文化不能就这样消失。他觉得有责任把这个馆建好,给后人留一些资料。

 


责任编辑:美如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文章内容均为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导网的立场,更不代表中国书画导航网的价值判断。
上一条:(图)台北故宫卖霸气手环上书:朕就... 下一条:专家称“八大山人”为南昌青云谱道院...
→相关文章

·北宋画家李成为什么爱画寒林?   
·书画大师范曾:三婚两离,与亲女儿断绝关系,却给别人养两儿子   
·富家千金爱上大她12岁的穷画家,临终捐掉名画,两人同日同时离世   
·一个穷画家的“意外”死亡   
·画家梵高37岁饮弹自杀,生前只卖出1幅画   
·日本一画家只活了31岁画作被抢着收藏   
·十个画家九个穷,有钱真的就做不好艺术吗?   
·画家范曾的婚姻:为了你,我从黑发变到白头,是爱情,亦是人生   
·书画,让您的灵魂沉静下来   
·梵高的最后一个春天   
→相关评论   ( 共0条评论,仅显示最新6条 )

<-验证码
  您的ip:10.1.30.*
更多 书画新闻

星河灿烂 艺道日新 | 徐...

徐亮,1955年出生,重庆铜梁人。中国美术家协会前理事、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前副主席兼秘书长、现任重庆美术协会顾问、重...[详细]
  • 新疆画家王学琳:丹青绘就艺术人生
  • 墨韵集萃生妙笔 意造灵境展情怀
  • 超乎象外·沈青中国画作品巡展(北京站)成功举办
  • 排行
  • 推荐

推荐排行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业务联盟   ● 地方分站   ● 商业合作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9.jpg书画导航网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2-2014 Takungpao All Rights Reserved 2.gif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2044071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407号  12.jpg21974845  总编邮箱:daohang68@126.com 法律顾问:北京市普贤律师事务所    

特别提示:本网文章及图片均属原创或转载公开报道,凡因转载信息及图片造成的损失,本网均不承担责任。如有关文章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在发表后30日内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