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书画趣谈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书画趣谈 >> 内容
趣谈古代“印规”:钤印不正要砍头
日期:2013/05/04 17:17:40 | 类别:1 | 来源:[原创] 中国书画导航网 | 字体: T | T | T
[提要]  


      古人凡事讲究规矩,无论是“印规”还是“印矩”,并非文书条令,而是一种辅助钤印盖章的工具,用以定位时,印章紧贴曲尺形内测一边钤下,可使钤出之印,正确不斜欹。

    说印矩,必说印。三代之印虽不可考,但春秋战国时代已经是印信大发展的时代,且不说帝王之印如何尊贵,文武百官各有官印在手,发号施令,行使权力,苏秦身配六国相印更是成为绝世佳话。秦始皇大统一之后,印的使用更加严格且具有相当的政治意义,唐人罗隐有诗云:“腰间印佩黄金重,卷里诗裁白雪高。”印是权力的象征,旧时县官升堂,其案上必将官印摆上。而印进入民间之后,商人交割房产地契,书画家题诗作画,都会用印。然而,凡是介于规矩,印的使用、规范、位置、大小都有了相对统一的规定,印若盖在很重要的地方,必须要不歪不斜,位置要不离不偏,方才有效。

    如果钤印不正、模糊不清,一来公信力不够,无法堂而皇之、行事有名,二来容易弄虚作假,显得有些乌龙。所以从政府到民间都要求钤印要规整清晰,官府好要求,严刑峻法即可;商贾也好要求,趋利避害本性使然;而附庸风雅的书画家更容易接受,且有一套严格的钤印理论,如果改错了地方,是要被人耻笑的,声名之累,莫不规规矩矩。

    在社会的整体需求之下,钤印之人自然小心翼翼,然而难免出错,便发明了“印规”这一工具。印规始于何时已不可考,自宋代以来已成盛行之物。据载,清代的皇宫中专有为皇帝盖宝玺的人。像皇帝的诰命、下传的圣谕、书写的墨迹都要钤印,若印章模糊不清,连歪带斜,盖印之人肯定要脑袋搬家。钤印之时,先找准位置,再将印规放上,印章紧贴印规内侧直角钤下,永不会歪斜。

    印矩开始使用时很是简单,有点像木匠使用的三角尺,多为楠木或红木制作的“T”字形。古人讲究用度,时日渐久,便有了各种材质的印矩,象牙、金银、兽骨、名贵红木均有制作,且雕镂图案景物,嵌刻诗词书画,一时间风景无限。

    印矩进入文房清玩之后,花样更多,一方面是以如此方法矜印,绝无盖章方位歪斜、乱位,保证书画空间之美。另一方面是古代文人视吟诗作画为传世大事,一般不厌其烦,不厌其琐碎,文房四宝,闲章纸镇,再加上红袖添香持印矩,可谓人生至乐。且文人用的文玩之物喜欢专擅,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或个人的诗句刻在上面,自得其赏。曾有人收藏大书法家赵之谦题字的一个印规,印规为一长方形楠木锯下一直角,像菜刀状,上刻“勾股弦,求余边”。意即直角三角形夹直角的两边,短边为勾,长边为股,古代立竿测太阳高度时,日影为勾,竹竿为股。赵之谦巧妙地将此用在印规上,文趣跃然纸上。

    由于印矩相对较少,且传世不易,所以收藏者不多,笔者曾见到一清末印矩,为铜质,上有“印规”两字,且铸有“荣录堂造”,荣录堂为旧时北京著名的文房名店,也算得上一件珍罕之物。


责任编辑:美如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文章内容均为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导网的立场,更不代表中国书画导航网的价值判断。
上一条:(组图)91岁老翁画画出书纪念60年爱... 下一条:书画家室名趣谈
→相关文章

·北宋画家李成为什么爱画寒林?   
·书画大师范曾:三婚两离,与亲女儿断绝关系,却给别人养两儿子   
·富家千金爱上大她12岁的穷画家,临终捐掉名画,两人同日同时离世   
·一个穷画家的“意外”死亡   
·画家梵高37岁饮弹自杀,生前只卖出1幅画   
·日本一画家只活了31岁画作被抢着收藏   
·十个画家九个穷,有钱真的就做不好艺术吗?   
·画家范曾的婚姻:为了你,我从黑发变到白头,是爱情,亦是人生   
·书画,让您的灵魂沉静下来   
·梵高的最后一个春天   
→相关评论   ( 共0条评论,仅显示最新6条 )

<-验证码
  您的ip:10.1.30.*
更多 书画新闻

星河灿烂 艺道日新 | 徐...

徐亮,1955年出生,重庆铜梁人。中国美术家协会前理事、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前副主席兼秘书长、现任重庆美术协会顾问、重...[详细]
  • 新疆画家王学琳:丹青绘就艺术人生
  • 墨韵集萃生妙笔 意造灵境展情怀
  • 超乎象外·沈青中国画作品巡展(北京站)成功举办
  • 排行
  • 推荐

推荐排行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业务联盟   ● 地方分站   ● 商业合作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9.jpg书画导航网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2-2014 Takungpao All Rights Reserved 2.gif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2044071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407号  12.jpg21974845  总编邮箱:daohang68@126.com 法律顾问:北京市普贤律师事务所    

特别提示:本网文章及图片均属原创或转载公开报道,凡因转载信息及图片造成的损失,本网均不承担责任。如有关文章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在发表后30日内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