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梵高自画像
自画像暴露了他当时的潦倒
梵高一生中创作了30多幅自画像,这幅作于1887年的画像是其中之一。据记载,梵高于1886年来到巴黎,并对莫奈等人的法国印象派绘画技法产生浓厚兴趣。他试图采纳印象派画家们生动的色彩和自由的笔法。然而,由于梵高当时没钱雇模特写生,他只好把自己当成模特,并且在一种最廉价的材料——硬纸板上作画。梵高时年34岁,但是这幅自画像怎么看都像是50来岁的,可见画家当时的生活状态简直是太不顺心了。
他的明星效应超越美术界
虽然在西方美术史的江湖排位中,即使是在荷兰,梵高都算不上最伟大的艺术家——荷兰最伟大的艺术家是伦勃朗。但是对于这位在37岁时就给自己的肚子来了一枪的疯子而言,他的明星效应是超越美术界的,就像切·格瓦拉的明星效应已经超越了革命本身一样,他们都已经成为一个象征,为了精神上的追求最终毁灭自己,很让人心疼的。而且特别有故事性,割耳朵啦,妓女啦,自杀啦,死后画卖了多少钱啦,有点像《故事会》里的市井传奇,听一遍你就会讲了。
梵高的故事在中国的流行要归功于当初那本欧文·斯通给他写的传记《渴望生活——梵高传》,这本书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流行得一塌糊涂,文艺青年们人手一本,虽然他们不要说是梵高的原作,就是连印得好一点的画册都统统没看过,但是这妨碍不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激动,所以那个年代艺术家们的创作基本上是以悲怆为基调的,这基本上也要归功于梵高。张艺谋在拍完《红高粱》后,对着媒体讲,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一本书就是那本《梵高传——渴望生活》。几乎与此同时,日本人也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梵高的“力挺”,他们冲向欧洲,用当时最贵的天价把梵高的画买回日本——很快,他们就被套住了——当然,现在又都解套了。
他给自己的肚子来了一枪
我看过一篇资料,说欧文·斯通描述的那个孤独悲催的梵高是不真实的,实际上,在当时的艺术家圈子里,梵高已经就被尊称为“大师”了,没错,就是在他活着的时候,周围的朋友们都很喜欢他的画,这也是支撑他不断地画下去的原因,但是,市场确实是不好,因为他那时候确实还是“小众”了一点,或许再等等,曙光就来了。但是他没那个耐心了,很着急地给自己来了一枪。而关于那一枪,也有证据证明这个苦人当时确实没想玩真的,只想给周围的哥几个再表演一把“大师的癫狂”,只可惜和上次割耳朵不一样,这回玩大了。你听说过哪个真想自杀的会先朝自己肚子上来一枪,然后捂着肚子步行几公里回家,最后在床上躺两天慢慢死去的吗?
链接:梵高《自画像》背后故事
《自画像》是梵高于1887年所绘,被认为是梵高艺术生涯的代表作。据阿姆斯特丹馆长TacoDibbits先生介绍,时年34的梵高爱上了长他15岁的酒吧经理,但是这段恋情没持续多久就因双方不断争吵而结束。梵高在画这幅画时,特意戴上礼帽穿上夹克,还系了丝巾,以此显示他城市居民的身份。但显然他对这身装束并不情愿,这从他严肃的眼神中就能看出。据悉,当时梵高的经济状况并不好,使用的绘画材料也相当廉价,这幅自画像就画在硬纸板上,仅用油画颜料就创造出绚烂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