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是古人常伴左右的友人,一笔落成而分五色,深浅浓淡之间,藏世间百态,书万世风流。 1.历史溯源 早期一般利用天然墨或半天然墨来作为书写材料。史前的彩陶纹饰、商周的甲骨文、竹木简牍、缣帛书画等都留下了原始用墨的遗痕。文献记载,墨也用于古代的墨刑、墨龟。人工制作的墨分为油烟墨和松烟墨两种,油烟墨用桐油烧制烟料加工制成,颜色黑亮,有光泽,大多用于绘制国画;松烟墨用松枝烧烟制作,颜色更深,没有光泽,大多被用在书法当中。 西汉的时候人们开始人工制墨,把墨料做成小小的圆块,使用时拿研石压在砚台上磨成粉。东汉时,墨的形状向墨键发展。这种墨原料取自松烟,最初是用手捏合而成的,后来用模制,墨质坚实。据东汉应劭《汉官仪》记载:“尚书令、仆、丞、郎,月赐愉麋大墨一枚,愉麋小墨一枚。”愉麋在现在的陕西省千阳县,靠近终南山,有很多古松,为烧制烟料提供了原材料。 唐朝末年,易水制墨世家的后人奚超带着全家逃到歙州躲避战乱,他制作墨锭的工艺受到了南唐后主李煜的赏识,全家赐姓“李氏”,他的儿子李廷珪还被封为“墨务官”。到宋朝的时候,歙县改名为徽州,李家制作的墨也就成了徽墨。北宋潘谷、元朝吴国良、明朝程君房、方于鲁,及清以来曹素功、胡开文等都是制墨名家。 2.邢夷制墨: “邢夷始制墨,字从黑土,煤烟所成,土之类也。”——《述古书法纂》 西周的这段文字是现存史料中关于墨的最早记载,“邢夷”因此被尊为“制墨祖先”。 3.以药入墨: 南朝韦仲为了解决入墨用胶容易变质的问题,在制墨的过程中加入中草药,开创了以中草药入墨的先例。药墨不仅香气宜人,还能有效防虫防霉、保持黏性,提高了墨的延展性和渗透性,用药墨书写的书画作品即使放上千年,墨迹依旧如新,被赞为“一点如漆”。 墨一斤,以好胶五两,浸梣皮汁中。可下鸡子白,去黄,五颗。亦以真珠砂一两,麝香一两,别治,细筛,都合调。下铁臼中,宁刚不宜泽,捣三万杵,杵多益善。——《齐民要术》合墨法 4.以墨入药: 南唐时开始兴盛“以墨入药”,功效大致可分为清热解毒、凉血止血、芳香开窍三类。清光绪年间,八国联军入侵京城,慈禧在西逃途中患上鱼鳞病,找遍所有药都没能医好,最终却被八宝五胆药墨治愈。现今北京同仁堂依旧在生产京香墨。 5.“松”源改革: 北宋年间,由于历代的大量采伐,爆发了松树能源危机。史料记载齐、鲁一带的松树被消耗殆尽,就连太行、京西、江南,松山等地的松树也都没有古松了,只剩下才种了没几年的幼松。苏轼在叹息“徂徕无老松”的同时,在《东坡杂记》中总结了种植松林的技术方法,留下了亲手种植了三万棵松树纪年亡妻的美谈。为了遏制松树砍伐,沈括将松烟制墨替换成了石油烟制墨,解决了松树资源告罄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