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艺家轶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艺家轶事  >> 内容
苏轼为什么把竹子画成红色的   Hits:1345   Date:2012.06
中国绘画到了北宋,文人士大夫越来越多地参预绘事,绘画与文学逐渐合为一体。文人士大夫所崇尚的和象征人生美德的梅、菊、竹、兰“四君子”也成为绘画的主题。苏轼正是那时文人兼画家的代表,也是朱竹的创始人。苏轼,字子瞻,四川眉山县人。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与辛弃疾开北宋豪放词派,苏轼又是...[详细内容]
陈师曾:曾提携齐白石 与鲁迅是同窗   Hits:1391   Date:2012.06
出生于官宦、翰墨世家的陈师曾,6岁学画,少年时与鲁迅同学。1902年偕弟陈寅恪留学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攻博物学,又与鲁迅同室而寝,归国后两人一起共事于教育部,交情甚厚。陈师曾在日本时结识了李叔同,两人保持了终身的友谊。后因钦慕吴昌硕的艺术,归国后也常赴沪上请教。1918年,陈师曾被聘为北...[详细内容]
邓拓与《古木怪石图》   Hits:1393   Date:2012.06
文革中“加冕”为“三家村”黑老板的邓拓,嗜好搜罗名人字画,而且修炼日久,眼光锐利。有一幅纸本《古木怪石图》横披,其上有教印、藏印十余枚,北宋艺术骄子苏东坡的大名赫然其上。该画的发现引发了一场笔墨公案,无数鉴定家纷纷对簿画前,各抒高见,互不相让。有的说“真”,多数道“假”。 邓拓于...[详细内容]
刘海粟拜师康门   Hits:1380   Date:2012.06
刘海粟拜康有为为师是一种偶然。虽然如此,其师生之情既定,不但终生不移,且随着岁月的久远,这种感情亦更深更厚,直至生命终结。 1921年夏天,天马会(刘海粟和上海的一些画家发起组织的绘画艺术研究会)在上海的尚贤堂举办画展时,康有为曾前往参观。他对刘海粟(号海翁)的《雷锋夕照》、《回光》...[详细内容]
吕凤子指点徐悲鸿   Hits:1390   Date:2012.06
1912年,17岁的徐悲鸿只身闯荡上海滩,想学西画却找不到门路。这一年,丹阳画家吕凤子在上海创办“神州美学院”。这是中国最早的一所美术专科学校。经友人介绍,徐结识了吕凤子。吕凤子早年致力西画,精通水彩、油画、素描。听说徐悲鸿想学西画,吕凤子对他说:“学西画先要学好素描,打下基础。”于是...[详细内容]
以书法临池为日课,梁启超的书法人生...   Hits:1394   Date:2012.06
政治活动与学术研究是梁启超一生中最重要的活动。书法对于他的政治活动及学术研究来说,梁氏自认为只是“余事”,然而,纵观梁启超的一生,他在书法艺术上所花的时间相当多,研究书法艺术及其相关活动并非他生活中的余事,而是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是把书法艺术作为一项事业来看待的。 对于梁启...[详细内容]
凡高的爱情和他的耳朵   Hits:1400   Date:2012.06
荷兰后期印象派大画家凡高,是一位以其独树一帜的画风、荒诞不经的行为、令人悚然而惊的举止和对艺术的热烈追求闻名遐迩的传奇式人物。塞尚曾称他为“狂人”。意大利艺术评论家小文杜里认为:“凡高对后来的野兽派和表现派都有极大影响,他的艺术成就比马奈和塞尚对后继者有更大的作用。”然而,这样一...[详细内容]
吴作人妙拒求画者   Hits:1412   Date:2012.06
吴作人的画“落笔惊风雨,画成泣鬼神。”其笔墨传情,已达出神入化之境。 吴作人为人平和,朋友索画,只要得便,他总慷慨相赠,而有些人想通过朋友作跳板求画,他只能拱手抱歉了。 一次,一位朋友带来了他的朋友,亮言求画。吴作人权当没听见,说:“让我讲个阿凡提做羊肉汤的故事给你们听。”大家洗耳...[详细内容]
陈洪绶绘关羽像   Hits:1385   Date:2012.06
相传陈洪绶幼年聪颖过人,从小喜欢画画,并具有非凡的绘画才能。 陈洪绶曾在舅父家里念私塾。一天,房间四壁刚刚粉刷一新。舅父要离开家办些事,临行前吩咐侍童:“你们小心看着,别让人弄脏了。” 陈洪绶进屋看到粉白的四壁,顿生画意。陈洪绶见侍童在一旁小心看护,便灵机一动,说道:“现在是该吃午...[详细内容]
鲁迅的女人很难做:他吃菜不要茎 鱼肉不能有刺...   Hits:1339   Date:2012.06
核心提示:鲁迅与许广平婚后的生活非常琐碎,甚至感觉不到鲁迅对许广平的爱了。做鲁迅的女人,真不是一般的辛苦!本文摘自《百家讲坛》2009年第8期,作者:叶细细,原题:《做鲁迅的女人不容易》看看鲁迅与许广平的婚后生活吧。许广平和鲁迅在一起,忍受了相当长时间的地下情侣的身份。直到许广平怀孕...[详细内容]
北宋李格非谈房价(图)   Hits:1435   Date:2012.06
公元1105年,北宋有个叫李格非的干部,翰林学士出身,发表一篇关于洛阳地区的房地产报告书,报告书名曰《洛阳名园记》。他对当时大宋的西部都城洛阳数十个豪华型住宅和园林进行取样分析,然后结合了数百年来洛阳地区房地产的走势,得出了一个看空的结论,这个结论22年后果然得到证实。 李格非是谁?就...[详细内容]
程十发暮年最恨假画骗人 双膝跪地拜别亡妻...   Hits:1385   Date:2012.06
“夜阑展读程家样,精光满目笔花璨。可怜公去谁能继?掩卷思之心惘然。”为纪念已故著名画家程十发先生88岁诞辰,并祝贺松江“程十发艺术馆”落成开幕,继《程十发的笔墨世界》后,程十发的干孙、滑稽表演艺术家王汝刚之子、沪上媒体记者王悦阳又推出了《跟程十发品名画》一书,为“干爷爷”88岁诞辰献...[详细内容]
孙多慈的悲情人生   Hits:1395   Date:2012.06
孙多慈,一位才华横溢的画家、一位柔美温婉的女人,她的人生充满了艺术色彩,更充满了磨难与忧郁。她的一生可以说是一首悲情诗篇……出身书香门第,无奈家道中落 孙多慈出生于皖东寿县的书香名门,父亲孙传暧曾在东南五省将军孙传芳手下任秘书一职,也是国民党安徽省常委;母亲则是某女校的校长。孙多...[详细内容]
石涛:寓奇思于奇笔   Hits:1342   Date:2012.06
现存石涛最早的作品是他作于武昌的《人物山水花卉册》,时仅16岁。石涛一生的绘画,根据他的生活历程、思想变化和艺术探求,可分为启蒙期、奠基期、蜕变期和高峰期。16岁(1657年)以前可以说是他绘画的启蒙时期,39岁至50岁(1680—1691年)是石涛绘画的蜕变期。随着岁月的流逝,故交零落而新朋增多...[详细内容]
何海霞结缘张大千   Hits:1392   Date:2012.06
清光绪年间,何海霞出生于北京一个满族家庭,他的父亲叫何子元,依靠写字养家糊口。何海霞幼年时期就随父亲学习书法,后来进入私塾接受启蒙教育,学习“四书五经”等古文学,后来进入北京太仆寺街第二小学读书。早年,何海霞就曾跟随北京画家韩公典学习国画,临习唐、宋、元、明、清等各个朝代的古画...[详细内容]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页次:35/56页 共有827篇文章 转到

更多 书画新闻

星河灿烂 艺道日新 | 徐...

徐亮,1955年出生,重庆铜梁人。中国美术家协会前理事、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前副主席兼秘书长、现任重庆美术协会顾问、重...[详细]
  • 新疆画家王学琳:丹青绘就艺术人生
  • 墨韵集萃生妙笔 意造灵境展情怀
  • 超乎象外·沈青中国画作品巡展(北京站)成功举办
  • 排行
  • 推荐

推荐排行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业务联盟   ● 地方分站   ● 商业合作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9.jpg书画导航网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2-2014 Takungpao All Rights Reserved 2.gif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2044071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407号  12.jpg21974845  总编邮箱:daohang68@126.com 法律顾问:北京市普贤律师事务所    

特别提示:本网文章及图片均属原创或转载公开报道,凡因转载信息及图片造成的损失,本网均不承担责任。如有关文章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在发表后30日内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