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艺家轶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艺家轶事 >> 内容
900多年前的宋代,苏轼的寒食节为何只有一个人?他怎么过?
日期:2015/03/30 10:17:56 | 类别:1 | 来源:[原创] 中国书画导航网 | 字体: T | T | T
[提要]  被孤独郁闷所围困的苏轼,已是两鬓斑白。他想忠君报国,但是“君门深九重”将他远远挡在外面;他想做一顿午饭,但是“破灶烧湿苇”只招来阵阵浓烟;他想效仿魏晋名士阮籍,坐着车一路独行,直到无路可走,然后停下来放声大哭。但这

900多年前的宋代,苏轼的寒食节为何只有一个人?他怎么过?
X

    那场雨真大,仿佛要将天地淹没。那场雨,催生了艺术史上一篇杰作,其价值无法衡量。
    大雨如注江水暴涨,放眼望去一片汪洋。远处隐约可见一所房子。房子本来就简陋,再加上这大雨,“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房子被吹得飘飘摇摇。
    屋里徘徊着一位中年男子,头发有些花白,望着外面的大雨黯然伤神。他来到这里已经三个年头了。三年前,他从监狱里被释放出来,离开妻儿老小,离开都城汴梁,过河南,渡淮河,进湖北,最后抵达这个叫做黄州的地方。黄州,就是今天湖北省的黄冈。
    他本来性情豪放喜好交游,但来到黄州,就几乎与外界隔绝。关系不错的朋友,没有一个人给他写信;他给人家写了信,也没有人回复。远离亲人又缺少朋友,他只能“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鱼樵杂处。”每每想起这些,心里就泛起无限悲凉,何况今天又是大雨滂沱。
    快到中午了,他来到厨房,灶台上下空空荡荡。寒食节刚过,家里实在没什么吃的,只有几颗无精打采的蔬菜蜷缩在一角。勉强凑合一顿吧,把这些菜洗洗煮到锅里,再找些柴火来烧。没有干柴,只有潮湿的芦苇,刚放进灶膛,就冒出一股呛人的浓烟。
    这一幕,发生在约930年前。这位男子,就是大名鼎鼎的苏轼。
    一场叫做“乌台诗案”的文字狱,让才华横溢的苏轼受到牵连,差点被判死刑。幸好宋太祖爷赵匡胤有令,除了叛逆谋反罪以外,一概不杀文臣。所以苏轼被关在监狱呆了四个月。这期间,许多正义人士冒死给皇帝写信,请求对苏轼宽大处理。杭州的百姓公开做起了解厄道场,求上天保佑他;后来连皇太后也来给苏轼求情。在这样的舆论压力下,宋神宗就做了个顺水人情放了苏轼,把他贬到黄州。
    黄州太偏远太贫瘠,它能给予这位大文豪的,除了那两间茅屋以外,就只剩下孤独和寂寞。然而孤独和寂寞对于大诗人而言,常常是不可或缺的财富,常常会激发出饮誉青史的名篇佳作,这次也不例外。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闇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哪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900多年前的宋代,苏轼的寒食节为何只有一个人?他怎么过? 

此为《寒食帖》局部

    这是苏轼被贬黄州后第三年的寒食节写下的人生慨叹。苍凉郁愤催人泪下。被孤独郁闷所围困的苏轼,已是两鬓斑白。他想忠君报国,但是“君门深九重”将他远远挡在外面;他想做一顿午饭,但是“破灶烧湿苇”只招来阵阵浓烟;他想效仿魏晋名士阮籍,坐着车一路独行,直到无路可走,然后停下来放声大哭。但这种模仿也做不到,因为外面的雨太大。
满怀凄苦又无所事事的苏轼突然有了一个想法,他要把自己的诗抄录下来。他来到书桌前,铺开一张纸,捻起毛笔,蘸着心头的万千感慨,顺手写了下去。柔软的笔毫下,流淌出一行行优美的汉字。随着最后一笔收起,中国书法史上又一座丰碑悄然诞生!后人管它叫《寒食帖》。并把它和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稿》列在一起,称它是“天下第三行书”。
    《寒食帖》是尚意书风的典型代表。它笔酣墨饱,神气完足,恣肆跌宕。它不在意一撇一捺的精雕细琢,而是注重在笔端倾泻文人的内心世界。你看“衔”、“纸”二字,最后一笔尽情舒放,完全是草书笔意,用在这篇行书作品里,竟显得十分妥帖意趣盎然。苏轼在无意间将诗情、画意、书境三者融为一体,体现了“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的审美追求。
    这篇在雨中诞生的杰作,在后世的几百年里,其命运也同样风雨飘摇。
    诗稿诞生之初,传到了河南永安县令张浩手里。张浩与“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相识。他带着诗稿远赴四川眉州谒见黄庭坚。黄庭坚一见,激动之情难以自禁,当即拿起笔,在诗稿后面写了一段话。他觉得这件作品诗写得像李白,甚至有超过李白之处。书法则兼具了颜真卿、杨凝式、李邕等名家笔意,独成一体。“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这段评论非常精当,书法也很妙绝,与正文的苏诗苏字珠联璧合。
    到了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得见此贴赞叹不已,写下“余生平见东坡先生真迹不下三十余卷,必以此为甲观”。
传至清代,此贴到了乾隆皇帝手中。风流倜傥的乾隆皇帝倍加珍爱,屡屡展卷欣赏。赏玩之后,还在帖上加盖了“天府珍藏”、“乾隆宸翰”、“乾隆澄心”等多枚朱红印章。
    乾隆之后,清廷逐渐衰败,《寒食帖》也开始了它的灾难旅程。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寒食帖》差点被毁,之后流落民间。几经转手,它漂洋过海到了日本,被高价卖给日本收藏家菊池惺堂。1923年,日本东京大地震,菊池家遭灾,所藏古代名人字画几乎被毁一空。当时,菊池惺堂冒着生命危险,从烈火中将《寒食帖》抢救出来,一时传为佳话。
    《寒食帖》飘零海外,令华夏子孙不能释怀。1945年,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王世杰,秘密嘱咐友人在日本访觅《寒食帖》,花重金将它购回,并在帖后题跋,记述它流失日本及回归中国的风雨路程。《寒食帖》漂泊多年后又回到老家,住进了台北故宫博物院,安度晚年。
    学习书法的人,谁也绕不开《寒食帖》。或朝夕临摹追其形神,或取其一笔为我所用,或置之案头揣摩欣赏。总之它的一撇一捺深深影响着书法家们的书写习惯和审美取向。书法大家赵朴初先生就精研《寒食帖》和苏轼书法,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体貌,饮誉书坛。
    《寒食帖》的诞生地湖北黄冈,今天依然声名远播。那里的教育事业做得全国闻名。中国境内千千万万小学生的书包里,都背着一本叫做《黄冈小状元》的辅导教材。一代文豪用他的血泪浸润了黄州,用他的杰作照亮了黄州。从此,黄州的水黄州的风,就变成源源不断的文化时雨,润泽四方。
    感谢930年前那场雨吧,它最畅快淋漓,最灵感无限,最有笔墨气息,最含文化味道。此时的苏轼也许还不知道,他在这里遭受的痛苦磨难,都将慢慢化成奇异的灵感,滋润文学史册。雨快要停了,离开黄州的日子已为时不远。下一篇杰作《念奴娇——赤壁怀古》,马上就要诞生。
900多年前的宋代,苏轼的寒食节为何只有一个人?他怎么过?
此为黄庭坚在帖后的题跋

责任编辑:美如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文章内容均为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导网的立场,更不代表中国书画导航网的价值判断。
上一条:吴冠中:怀才就像怀孕 下一条:大师的萝卜情
→相关文章

·艺术家笔下的缪斯女神:谁是“秀恩爱”狂魔?   
·在她的笔下读到海派艺术家的逐梦人生   
·秦琦“人物”系列:从艺术家的故事到历史风情画   
·禹之鼎——以肖像画闻名的贫穷画家   
·叶浅予:为什么素描不是中国画的基础   
·书圣王羲之成功的道路有多少?   
·惠斯勒:音符般色彩中的神秘与和谐   
·画里画太极高手董其昌   
·徐邦达半尺辨真伪   
·李可染为什么喜欢画牛   
→相关评论   ( 共0条评论,仅显示最新6条 )

<-验证码
  您的ip:10.1.30.*
更多 书画新闻

星河灿烂 艺道日新 | 徐...

徐亮,1955年出生,重庆铜梁人。中国美术家协会前理事、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前副主席兼秘书长、现任重庆美术协会顾问、重...[详细]
  • 新疆画家王学琳:丹青绘就艺术人生
  • 墨韵集萃生妙笔 意造灵境展情怀
  • 超乎象外·沈青中国画作品巡展(北京站)成功举办
  • 排行
  • 推荐

推荐排行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业务联盟   ● 地方分站   ● 商业合作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9.jpg书画导航网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2-2014 Takungpao All Rights Reserved 2.gif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2044071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407号  12.jpg21974845  总编邮箱:daohang68@126.com 法律顾问:北京市普贤律师事务所    

特别提示:本网文章及图片均属原创或转载公开报道,凡因转载信息及图片造成的损失,本网均不承担责任。如有关文章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在发表后30日内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