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书画新闻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书画新闻 >> 内容
胡同梦:60万张照片留住北京记忆
日期:2014/06/06 06:26:32 | 类别:1 | 来源:[原创] 中国书画导航网 | 字体: T | T | T
[提要]  

 新华社记者  赵琬微
  “这十几年,我们拍摄记录了1357条胡同,其中的700多条现在已经消失了。”北京民间文保人士“老北京网”负责人张巍说,总要赶在前面多拍点照片。
  “70后”的张巍,深深爱恋着胡同,眷恋着渐行渐远的老北京。14年来,他和伙伴们积攒了60余万张胡同照片、上亿字的北京史料,成为首都民间文保独一无二的资料库。
  一个窗框的感伤
  张巍曾是媒体人,在《精品购物指南》最红火的时候做过发行、编辑等工作。但是23岁那年,他的人生有了大转折。
  2000年,由于两广路扩建,位于北京崇文区的大都市街拆迁,张巍从小居住的大杂院就在这片胡同里面。“我印象特别深,那个时候旁边就是东半壁街。我经常和同学一起爬上房顶,一片青瓦绿树尽收眼底,特别漂亮。房子拆的时候,一下子觉得失去了很多童年的记忆。”
  临搬之前,他把自家的窗框卸下来,用水轻轻冲掉上面的尘土。“这是一扇‘步步紧’样式的窗框,至少有120年的历史。冲刷干净后显现出它的俊俏和韵味。现在这扇窗户挂在我住处的墙上。”
  张巍把窗户框子拆了带回家后,看着它,就会想起老宅,想起老宅,就觉得伤感。“时间久了该忘了,不如办个网站纪念一下”,没想到这个一闪而过的念头,就此改变了他的一生。当时才20出头的他找到自己最喜欢干的事儿,也成了“爱怀旧”还“不挣钱”的另类年轻人。
  拍胡同留住北京记忆
  既然城市变迁势不可挡,就多留些资料,帮人们记住老街巷的模样吧!决定办网站后,张巍买了一本《北京传统文化遍览》,将书中的资料摘录到网上。但他当时并没有想到,此后的十年间,北京城的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网站也成为“胡同迷”眷恋胡同文化的大本营。
  2005年起,张巍和几个网友成立了胡同“拍记队”,每周去街巷里转悠,记录下点滴变化。鲜鱼口、大栅栏、大吉片地区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因为网友消息灵通,他们往往能与推土机赛跑,赶在拆迁前为胡同留下“最后的身影”。[NextPage]

“你们对着人家的门拍来拍去,要干吗?”张巍回忆,一开始他和队员们在北京胡同里拍照片,居民并不理解,经常被人这样问起。“我们只好开玩笑说,拍完给您孙子看。”张巍说,他们希望尽力为几百条逐渐消失的胡同留下图片记忆。
  “我们从胡同一头开始拍,一群人浩浩荡荡,四处都是‘咔哒’的快门声。门墩儿、外墙、屋顶,什么都拍。”张巍说,很多胡同都是大家见证着“倒下”的。不仅是房子,在房子周围玩耍的小孩,下棋的老头儿,房顶上的猫儿……所有美好的瞬间都给拍了下来。
  张巍曾做过统计,他们共拍摄记录了1357条胡同,如今还剩下的只有500多条。“我查阅过有关资料,1949年北京老城区大约有3600条胡同,现在几乎只剩下文保区内的几百条了。”绝大部分的胡同、宅院已经只能“活”在照片里。
  “‘老北京网’就像我儿子”
  从学习用front page做静态页面开始,张巍一点点地学习网页制作技术,网站开办14年来,积攒了60余万张胡同照片,上亿字的北京史料,注册用户3万多人,“老北京网”已经成为独一无二的民间资料库。
  电视剧《亮剑》里有一句话张巍特别喜欢——一个部队的风格就是首任长官的性格。“其实我的网站就是我的儿子,今年14岁,该上初二了,喜欢历史。平时服务器出问题,我要去看,每次一进机房我都说‘儿子,我来看你了’。”
  “从23岁到36岁,一个人生命力最强的时段,我把所有的感情都和这个网站融在一起了。”张巍说,网站只有他一个全职的人,还有一名兼职志愿者。此外,还有50多个版主在维护论坛秩序。最红火的时候每天的点击量PV在3万到4万之间,IP量每天在6000以上。他一直不希望网站走商业化道路,拒绝了很多公司的赞助邀约。网站运行每年需要几万元的费用,这些年,他花光了积蓄,在网友和家人的支持下维持网站的运行。
  对于这个“儿子”的未来,张巍设计了一条心目中的理想之路。随着资料的数量越来越庞大,网站运营的费用越来越高,他一个人的力量太薄弱。他希望有一个档案馆,或者一个教育机构来运营这个网站,发挥这些资料更大的作用。
  今年3月,他被查出恶性脑胶质瘤。在病榻上,念念不忘的还是“老北京网”和北京胡同的未来。他发微博说:“对于北京,我没能做得更好。”“我们这一代基本没有看到城墙,如果下一代看不到胡同,文化该怎么往下传?我多希望更多人能意识到‘历史’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张巍说。


责任编辑:美如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文章内容均为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导网的立场,更不代表中国书画导航网的价值判断。
上一条:“笔尖上的中国——天津七里海国家湿... 下一条:中国书法出版社首次“送文化 下基层...
→相关文章

·星河灿烂 艺道日新 | 徐亮   
·新疆画家王学琳:丹青绘就艺术人生   
·墨韵集萃生妙笔 意造灵境展情怀   
·超乎象外·沈青中国画作品巡展(北京站)成功举办   
·晉韻流芳——常美娟作品展在山西举办   
·周而复始——周阳艺术展北京开展   
·北京市通州区书协助力逸庭书画院艺术新发展   
·海之韵,画之魂:李冬的海洋绘画艺术之旅   
·北京圣融美术院国展班书画交流会圆满举行   
·台湾书画家走进新疆书画交流   
→相关评论   ( 共0条评论,仅显示最新6条 )

<-验证码
  您的ip:10.9.133.*
更多 书画新闻

星河灿烂 艺道日新 | 徐...

徐亮,1955年出生,重庆铜梁人。中国美术家协会前理事、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前副主席兼秘书长、现任重庆美术协会顾问、重...[详细]
  • 新疆画家王学琳:丹青绘就艺术人生
  • 墨韵集萃生妙笔 意造灵境展情怀
  • 超乎象外·沈青中国画作品巡展(北京站)成功举办
  • 排行
  • 推荐

推荐排行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业务联盟   ● 地方分站   ● 商业合作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9.jpg书画导航网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2-2014 Takungpao All Rights Reserved 2.gif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2044071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407号  12.jpg21974845  总编邮箱:daohang68@126.com 法律顾问:北京市普贤律师事务所    

特别提示:本网文章及图片均属原创或转载公开报道,凡因转载信息及图片造成的损失,本网均不承担责任。如有关文章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在发表后30日内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