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书画新闻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书画新闻 >> 内容
英国博物馆推出中国古代名画展
日期:2013/11/07 07:42:45 | 类别:1 | 来源:[原创] 中国书画导航网 | 字体: T | T | T
[提要]  

从今年10月底开始,伦敦著名的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V&A Museum)推出大型中国古代名画展——中国画名作:700-1900,很多难得一见的中国画精品亮相。

  名画展将持续到明年1月中旬,长达12周,共展出70多件从中国、美国、日本、欧洲等地区的博物馆搜集来的画作,其中有些是第一次在欧洲展出。

  策展人张弘星说,西方美术界一直缺乏对中国画的研究和展览,而让西方观众更加了解中国画是他多年的梦想。他也希望通过这次展览将中国绘画史放入世界绘画史的主流叙述中。据他介绍,这是1935年以来在英国举行的第一个中国画大型展览,1935年英国皇家美术研究院曾举行过大型中国艺术展。

  向西方推介中国画

  “欧洲已经有一个成套的系统去看、去评价艺术品。而中国的艺术呢,是画在纸上、绢上,而这些恰恰是欧洲艺术传统里比较边缘的艺术。他们将中国的绘画说成是水彩画,而水彩画是一个小画种,是一个辅助的画种,不能够产生名家作品的这样一个画种,” 张弘星说。

  张弘星觉得将中国画看为水彩画只是看到了画的形式,而中国绘画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帮助了中国的艺术家表达自己的深厚情感。他希望这次展览能够改变西方观众对中国画的误解,希望将来中国美术史可以被放入世界美术史中恰当的位子。

  “比如说,风景画的兴起在西方艺术中很重要,因为在艺术理论里,发现自然,发现身外之物为主题是人的觉醒。而中国远远早于欧洲发现风景画。早了好几百年,”他说。

  “再比如说,使用水墨,用非常自由的方法去表达灵感,以及用笔触去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方式,在西方是到了20世纪才发现的。在此之前,西方的绘画是偏向于模拟自然,而照相术发明以后画家才开始表达自身。在中国这种方式已经有悠久的历史了。”

  张弘星留英已经20年之久,博士毕业之后在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工作10年。他说,自己来到英国后接触了很多艺术界的经典书籍和资料,包括贡布里希(E.H. Gombrich) 1950年的作品《艺术的故事》和英国广播公司1969年的纪录片《文明的轨迹》。他认为中国画也有同样辉煌的历史,也应该被此类书籍所记录。[NextPage]

六大主题展示画作风格

  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的中国名画展按作品时代顺序分为了六个主题展出,展示不断变化的艺术风格和绘画主题。唐至五代寺庙出土的绢画为开端,这些作品大多来自地理位置偏远的中国西北敦煌。其中一幅双面绘菩萨立像,在展览中得以原状挂幡形式展出,参观者可从正背两面欣赏画中神圣庄严、身着袈裟的菩萨画像。

  第二部分展示的是宋代山水画,这一时期画家对自然景观兴趣渐趋浓厚,山水画开始勃兴。不论是壮丽的山光水色或是生动的花禽旅者,都被记录在绘画世界里,如燕文贵的《江山楼观图》卷和陈容的《九龙图》卷,后者更被视作最早描绘群龙跃腾的绘画之一。

  十三世纪末宋元之际,一部分文人和僧人创作了多具私密性的作品,以抒发内心情感。这期间的作品不再追求写实,主题转向更加文学性的处理手法,极具文学、哲学及个人思想意味。以往宣告春天到临的梅花,在王冕的《墨梅图》轴中被霜雪遮盖,象征在逆境中的坚忍与纯洁。

  到了明代,稳定的政权和蓬勃发展的经济令各阶层对赏心悦目的绘画需求迅速增长。画家们再度采用昂贵的颜料在绢上作画。江南地区杭州、南京和苏州相继成为画家们新的聚集之所。这时期的绘画题材亦极为广泛,其中包括历史人物、名胜古迹、亭台楼阁、珍禽异兽和奇花异草。

  展览的最后一部分,1600-1900年,画派竞争激烈,除了跟同期的画家较量之外,超越古人也是当时画家的目标之一。同时,欧洲的绘画技艺对中国画坛也有了更多的影响。宫廷画家学习了西洋透视画法和明暗法,将其融入本土传统。[NextPage]

 筹备过程颇有挑战

  张弘星说,筹备此次展览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是从世界各国的博物馆借名画。因为画在纸上和绢上的作品特别易损,出于文化保护的需要,拥有这些精品的博物馆不会轻易展览这些名画。

  此外,不同地方的博物馆有不同的保护规定。比如说,宋元的画在有些日本的博物馆只允许每次展览六周,而展后必须休息两年。而有些美国的博物馆则允许每次展览两到三个月,但展后必须休息五年。

  “如何整合、如何协调,使得又符合各博物馆文保的需要,又能把这些应该借到的、能够阐述这样一个故事的作品都借到,是一个挑战,”他说。

  为了让观众更好地欣赏和了解中国画,博物馆还特意在中国古代名画展期间安排了很多与中国艺术相关的活动,包括音乐、表演、绘画展示以及手工课。博物馆商店里也销售各式各样与名画展有关的纪念品,包括两款中国现代艺术品牌采用相关画作元素设计制的丝巾。

  (来源:中国日报驻英国记者刘艳秋、张春燕 编辑:小唐)

  (原标题:英博物馆推出中国古代名画展 罕见作品亮相 - 中文国际)


责任编辑:美如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文章内容均为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导网的立场,更不代表中国书画导航网的价值判断。
上一条:岭南名家墨迹展亮相中国政协文史馆(... 下一条:“海峡两岸当代名人名家书画巡展”在...
→相关文章

·星河灿烂 艺道日新 | 徐亮   
·新疆画家王学琳:丹青绘就艺术人生   
·墨韵集萃生妙笔 意造灵境展情怀   
·超乎象外·沈青中国画作品巡展(北京站)成功举办   
·晉韻流芳——常美娟作品展在山西举办   
·周而复始——周阳艺术展北京开展   
·北京市通州区书协助力逸庭书画院艺术新发展   
·海之韵,画之魂:李冬的海洋绘画艺术之旅   
·北京圣融美术院国展班书画交流会圆满举行   
·台湾书画家走进新疆书画交流   
→相关评论   ( 共0条评论,仅显示最新6条 )

<-验证码
  您的ip:10.1.30.*
更多 书画新闻

星河灿烂 艺道日新 | 徐...

徐亮,1955年出生,重庆铜梁人。中国美术家协会前理事、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前副主席兼秘书长、现任重庆美术协会顾问、重...[详细]
  • 新疆画家王学琳:丹青绘就艺术人生
  • 墨韵集萃生妙笔 意造灵境展情怀
  • 超乎象外·沈青中国画作品巡展(北京站)成功举办
  • 排行
  • 推荐

推荐排行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业务联盟   ● 地方分站   ● 商业合作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9.jpg书画导航网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2-2014 Takungpao All Rights Reserved 2.gif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2044071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407号  12.jpg21974845  总编邮箱:daohang68@126.com 法律顾问:北京市普贤律师事务所    

特别提示:本网文章及图片均属原创或转载公开报道,凡因转载信息及图片造成的损失,本网均不承担责任。如有关文章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在发表后30日内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