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书画新闻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书画新闻 >> 内容
神秘南越王墓的7大待解之谜(组图)
日期:2013/06/21 18:34:11 | 类别:1 | 来源:[原创] 中国书画导航网 | 字体: T | T | T
[提要]  

襌当年墓室发现的满地随葬品。 
襌当年墓室发现的满地随葬品。
 

  南越王墓出土玉器代表汉代玉器艺术高峰 尚留七大疑问待解

  第二代南越王赵眜之墓随葬的满棺的玉器,是迄今发现的西汉同时代玉质最美、工艺最精、器形最齐全、功能最神秘的玉器之一。需要解决的是,南越王墓出土30年来,囿于研究立项不成、研究经费短缺,加上研究人才匮乏,至今对南越王墓玉器以及与随葬品相关研究仍然存在7大待解之谜。

 

鎏金铜框玉盖杯。
鎏金铜框玉盖杯。[NextPage]
荩“文帝行玺”金印。 
荩“文帝行玺”金印。

  第二代南越王赵眜之墓随葬的满棺的玉器,是迄今发现的西汉同时代玉质最美、工艺最精、器形最齐全、功能最神秘的玉器之一。“与同是诸侯王级、同属汉武帝初年的巨野红土山西汉墓(前87年)、满城汉墓一(前113年)、二(前104年)号墓相比,无论数量上和器类上,都以南越王墓出土的为多,玉器中写实的动物纹样多,其中高浮雕的和镂空双面雕的动物纹数量多,做工精绝,代表汉代玉器艺术的高峰,不吝为‘汉玉之大观’,学术界对此早已达成共识。”知名玉学者、中国科学院王春云博士昨天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向记者披露了多年来对南越王墓出土玉器及与随葬品相关的7大待解之谜。[NextPage]

玉材来源之谜。1991年北京学者闻广得出结论:南越王墓玉器属于就地取材,很可能来自粤北曲江玉山。但一个世纪的探矿实践证明,广东并不出产软玉。那么,南越王墓的优质玉材究竟从何而来?

  玉文化起源之谜。玉文化与玉材来源、玉器传播密切相关。延续20年前闻广所得的结论,广州玉文化可能起源于粤北山区,这个结论是十分可疑。

  玉材加工工艺之谜。南越王墓玉器工艺与西汉之前如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墓葬的曲江石峡遗址出土玉器相比,属后来居上,如与之后汉晋时期出土玉器相比,技艺难以被超越。那么,南越王墓玉器制作工艺,究竟是循序渐进自我演化而来的呢?还是属于成套引进的中原地区的先进成熟工艺?

  玉衣材质之谜。1991年和2012年学者们依据几片出土玉衣进行的初步研究看出,玉衣材质大部分为透闪石类软玉,是真玉,但至少有两块属于绢云母石英岩之类的假玉。因此,南越王的丝缕玉衣在材质上也有其特殊性。

  金镶玉制作工艺之谜。金镶玉工艺在中国古达玉器加工工艺中最神秘,技术含量最高,没想到早在2135年前的南越王墓玉器中就有这么完美的工艺。

  南越王“珠襦玉匣”和“含珠鳞施”之谜。从慈禧太后的琀珠发现,她含的是一颗大钻石,而赵眜口中所含的是珍珠团(“含珠”)。“含珠”或称“琀珠”,通常认为是用来保持尸身不腐的,实际上证明死者的灵魂是吃饱了饭的,南越王“含珠”证明这类珠子通常是珍珠。

  随葬玉璧功用之谜。赵眜随葬玉璧数量之多,雕工之精美以及体型之硕大,超过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位国王的随葬玉璧。这些玉璧是何用途?为什么要有71块之多?这也是一个千古之谜。

  南越王墓丹药用具和五色药石功用之谜。在南越王墓西耳宝,发现了捣制药物和中草药、药丸等制作成型的药品,还发现了辰砂、铅块、紫水晶、硫黄和绿松石等五色药石。这些是岭南地区出土时间最早的丹药用具和五色药石。但这种古老的炼丹术究竟是如何操作的,现在似乎还是个谜。[NextPage]

赵佗四棺出殡不知灵柩何处

  历任南越王墓一直是盗墓贼觊觎目标。长期从事广州地区文物考古发掘研究工作的黄淼章昨天接受采访时,再度撩起中国的造墓和盗墓这一话题。

  黄淼章表示,南越王墓深藏于象岗山离地表20米深处,这样的深度非常难盗。古时候很多汉墓都有封土堆,这个墓却没有,而且深藏在山腹中心。

  前后五任南越王历时93年。西汉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开国南越王赵佗国葬之日,当时番禺城四个城门都上演抬棺出葬,真正装有赵佗灵柩的棺材到哪里去了,在下葬当时就留下了谜团。

  最典型是三国时期,吴王孙权垂涎于南越王墓的珍宝,命将军吕瑜亲率5000名精兵,不远万里下广州挖南越王墓,他们伐木毁林,凿山破石,掘地三尺,几乎将广州大小山岗丘陵都刨掉了一层地皮。据传,折腾半年最后总算找到了赵佗曾孙、南越国第三代王赵婴齐的墓葬,盗掘出“珍襦玉匣三具,金印三十,一皇帝信玺,一皇帝行玺,三钮铜镜”等大批珍宝。

  他还表示,中国的造墓和盗墓都是世界一流的,现在中国盗墓比较厉害的地区,包括了长沙、西安、洛阳和广州。很多人不了解广州,其实,广州比较大的墓葬中,90%以上都已经被盗了。考古发现,特别是汉代、晋代的墓,在广州被盗得尤其厉害。

  王春云:“即便在玉器雕琢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后人见了也仍为其精湛的做工所佩服。不愧是2000多年前巧匠的神工之作。”文/图 记者黄丹彤

 

 


责任编辑:美如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文章内容均为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导网的立场,更不代表中国书画导航网的价值判断。
上一条:白伯骅书画展在新华书画院隆重开幕(... 下一条:(图)默多克夫妇友人爆料:邓文迪事...
→相关文章

·星河灿烂 艺道日新 | 徐亮   
·新疆画家王学琳:丹青绘就艺术人生   
·墨韵集萃生妙笔 意造灵境展情怀   
·超乎象外·沈青中国画作品巡展(北京站)成功举办   
·晉韻流芳——常美娟作品展在山西举办   
·周而复始——周阳艺术展北京开展   
·北京市通州区书协助力逸庭书画院艺术新发展   
·海之韵,画之魂:李冬的海洋绘画艺术之旅   
·北京圣融美术院国展班书画交流会圆满举行   
·台湾书画家走进新疆书画交流   
→相关评论   ( 共0条评论,仅显示最新6条 )

<-验证码
  您的ip:10.9.133.*
更多 书画新闻

星河灿烂 艺道日新 | 徐...

徐亮,1955年出生,重庆铜梁人。中国美术家协会前理事、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前副主席兼秘书长、现任重庆美术协会顾问、重...[详细]
  • 新疆画家王学琳:丹青绘就艺术人生
  • 墨韵集萃生妙笔 意造灵境展情怀
  • 超乎象外·沈青中国画作品巡展(北京站)成功举办
  • 排行
  • 推荐

推荐排行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业务联盟   ● 地方分站   ● 商业合作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9.jpg书画导航网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2-2014 Takungpao All Rights Reserved 2.gif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2044071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407号  12.jpg21974845  总编邮箱:daohang68@126.com 法律顾问:北京市普贤律师事务所    

特别提示:本网文章及图片均属原创或转载公开报道,凡因转载信息及图片造成的损失,本网均不承担责任。如有关文章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在发表后30日内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