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崇兰清芬——陆抑非书画艺术展”亮相深圳美术馆,为特区艺术爱好者们奉上名家艺术大餐。 陆抑非(1908—1997),名翀,字一飞,1937年后改抑非,花甲后自号非翁,斋名崇兰草堂。古稀之年沉疴获痊,又号甦叟。江苏常熟人,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擅花鸟画,尤以牡丹为长,人称“陆牡丹”,著有《非翁画语录》。曾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西泠书画院副院长,常熟书画院名誉院长,西泠印社顾问,浙江省第四、第五届政协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浙江省委顾问等职。 
陆抑非 陆抑非早岁师从李西山、陈迦庵,后游于吴湖帆之“梅景书屋”,深得青睐,又饱览孙伯渊收藏,朝夕临摹、废寝忘食。如是若干岁,灵和清淑,接轸前人,卓然成家,于工笔,写意,没骨,泼墨兼及翎毛草虫,无所不长,与当时的唐云、江寒汀、张大壮并称“海上花鸟画四大家”。潘天寿曾评:“陆抑非的花鸟画当代用色第一。” 陆抑非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居士,处事清虚淡泊,又颇怀慈悲,对扶贫、救灾、助残及社会公益之事倾注热情,一生捐献、义卖无数。晚年更主动提出向家乡捐献个人书画精品百余件及收藏二十件,大致分早、中、晚三个时期,反映一生艺术轨迹,为常熟博物馆特辟专室永久收藏,并集中展示,供公众观摩、学习。 
观众观展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常熟博物馆将陆抑非捐赠作品重新整理,于2021年推出“崇兰清芬——陆抑非书画艺术展”国内巡展,让更多地方市民群众有机会近距离欣赏到大师的力作珍品,追寻先辈的艺术历程,从中领悟到陆抑非先生的人格魅力。 据了解,本次展览分为“虞山渊源 心摹手追”“梅景弟子 海上飞声”“西湖执教 艺在三通”“以书入画 信手拈来”4个部分,共展出陆抑非先生少数收藏及个人作品近80幅。 其中,“虞山渊源 心摹手追”展示了陆抑非的收藏和多幅临摹作品。“梅景弟子 海上飞声”展示了陆抑非1935年在上海寓所创办飞声国画函授学校,因抗战爆发而停办后拜师海上名家吴湖帆,入“梅景书屋”后朝夕观摩的临习之作,诸多大幅临得形全而神备,几可乱真,足证他双钩重彩、粗笔写意的功力始于此而根基深厚。 
开幕式领导嘉宾合影 “西湖执教 艺在三通”则展示了1959年陆抑非应时任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潘天寿之邀到杭州任教期间的部分作品。当时,陆抑非与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等共同建立浙江美院国画系花鸟画专业较全面的教学体系。陆抑非提出艺术修养需要“纵通”“横通”“内通”三通,“纵通”即继承传统、讲究规范;“横通”借鉴姐妹艺术多方面提升自身修养;“内通”则为艺术应该讲究多方面的涵养。如此“三通”,也恰是陆抑非自己的写照,是先生一生艺术实践的宝贵经验。 “以书入画 信手拈来”部分则展示了二十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陆抑非创作的部分作品。当时社会安定,先生心情舒畅,在花鸟画和书法园地渐渐进入化境,这一时期作品在风格上趋于简洁、老辣和稚拙,在方法上从有法到无法,进入创作的自由天地,且以书法入画的成分更多,从整体和本质上更加贴近自然的美在作品上表现得更加充分。 本次展览由深圳美术馆、常熟博物馆联合主办,将展至3月14日。广大艺术爱好者可前往深圳美术馆,一睹大师作品惜墨如金、清灵空明的变化,及迫塞满纸、反复缠绵的描绘。 附:陆抑非作品 
《白鸡桃花图轴》 20世纪50年代 
《步鱼睡莲图轴》 1978年 
《刀鱼春笋番茄》 20世纪60年代 
《腐干炒茭白番茄冬瓜汤》 1958年 
行草书杜甫诗、王维诗长卷 20世纪80年代 
行书毛主席用典十一言联 
花果写生画稿: 黑叶荔枝 20世纪50年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