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记者江粤军)11月20日至11月27日,“张展欣画展”在广州流花湖公园举行,共展出广交会书画院院长张展欣山水、花鸟画作品66件。 说起张展欣的文化修为,首先他是一名书画收藏家,然后是一名书画评论家,最后,还是一名在笔墨上汲汲实践的书画家。从上世纪80年代,张展欣开始书画收藏,并一发不可收拾。三十多年来,他不仅收入了众多当代名家的作品,还进行了深入研究,与书画家们或成为忘年交,或成为同辈好友。研究之不足,他又书写之,到现在,张展欣出版的书画类评论著作有十几本,譬如《齐白石早期作品赏析》、《雅园写真》等,当中有一些还成为了畅销书,像《天价国画市场》的第一版一上市就脱销,很快又再版;他的评论尤其以当代岭南书画名家为重,黎雄才、杨之光、欧广勇等,张展欣无不有专著进行深入介绍。评论之不足,张展欣又开始提笔作画,体悟笔墨中的情趣,如此且更有助于鉴赏。算将起来,张展欣积累的画稿已有两三千幅之多,本次展览,就是从中挑选出的代表性山水、花鸟画作品。 因为手里有很多当代名家的作品,张展欣随时能够对着原作临习,从最精微之处去理解笔墨,练就了很高的眼界,自己动起笔来,也胸有成竹。“对着一张名家的作品,我常常能够看上两三个小时。一方面留意技术性的细节,譬如笔墨的处理方式;另一方面,更是细细体味作者传达的意境。如果仅仅学得笔墨技巧还是很肤浅的,读懂画家的立意、追求,才算是真正读懂了作品。” 因为喜欢研究名家,张展欣发现近代史上有着高深理论素养、能够从美术史高度切入的画家,都能走得更远。傅抱石、李可染、潘天寿、黄宾虹,他们对中国书画几千年来的变化、转折、高峰都看得非常清楚,知道前人做了些什么,还留下哪些突破口,这样就能更好地找到自己的路。所以,张展欣对中国美术史、中国书法史、中国书法思想史、中国山水画史等,也都进行了深入研读,而且不止一遍地读了不同的版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