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9年11月,杨仁恺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授课(资料图片)。 “龢溪明月——杨仁恺百年诞辰纪念展”12月4日在辽宁省博物馆开幕。 展览以6个单元、42个板块、180余幅图片、十余件杨仁恺书画作品,以及部分杨仁恺手稿和著述,结合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对杨仁恺采访的影音录像,着力缅怀杨仁恺在书画鉴定、艺术史研究、文博事业及书画创作等方面的各项功绩。 展品中,《国宝沉浮录》手稿,是杨仁恺用近40年时间写就的一部鸿篇巨著,一版再版,影响深远,通过该手稿可以了解他撰述的辛苦历程。杨仁恺是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小组成员之一,该小组历时八年对内地收藏的六万余件书画进行鉴定,杨仁恺全程参与并皆有笔记留存,《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笔记》手稿共60本,170余万字,反映了他严谨的学术精神和认真求实的学术作风。该笔记已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 杨仁恺还是一位功力深湛的书画家,其书画之名为学术声望所掩盖。展览中,可以看到他的《临宋徽宗赵佶写生珍禽图卷》《临宝晋斋法帖卷》等书画作品十余件。 展览将于12月13日结束。 小链接: 杨仁恺(1915.10.1—2008.1.31),号遗民,笔名易木,斋名沐雨楼,四川岳池人。享誉海内外的博物馆学家;书画鉴赏大师、书画大家、美术史家。曾任中国古代书画七人鉴定小组成员、中国博物馆协会名誉理事;辽宁省博物馆名誉馆长、文史研究馆名誉馆长;鲁迅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导师,辽宁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等职。因其杰出贡献,授予了“人民鉴赏家”荣誉称号,被誉为“国眼”。杨仁恺先生是新中国文博事业的拓荒者,对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考鉴、拯救及中国文化世界的传播作出的卓越贡献,海内外影响深远。
|